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不再主要依靠密集的劳动力和粗放的生产,而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据统计,90年代信息产业的产值已突破1万亿美元。在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60%。并且每一个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全球经济之中,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复存在,各国经济在竞争中求发展。国际间经济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因此,加快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已成为各国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举措。
我国18至24岁的青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不到10%。另一方面,目前全国居民储蓄已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调查表明,居民储蓄的10%准备用于教育支出,而全国有90%的城镇居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对广大城乡居民而言,教育支出既是私人消费支出,又是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城镇大批独生子女相继进入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段,只要有上大学的机会,他们的父母就会投资。因此,高等教育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扩大内需最有潜力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领域。
就目前而言,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其最大的贡献可能在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对城镇高中毕业生实行2—3年的职业培训,培训内容与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相配合,在近几年就能减少大批新增劳动力。我国15—19岁就业人数约4648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6.73%,其中城镇约1054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5.32%。如果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该年龄段劳动参与率减少一半,全国劳动就业供给量就可减少2300万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我国高校教育经费十分短缺,同时也不同程度存在着教育资源的浪费。我国高校的师生比很低,1991年为1:5.8,1998年虽提高至1:9.0,但仍低于其他国家。美国为1:37,日本为1:20,法国为1:22,德国为1:15.7。若我国高校能挖掘潜力,使在校生增加三分之一,师生比提高到;1:12,全国将在不新办高校的情况下净增在校生100万,节约生均经费20%。按1994年全国高校本、专科生校均2500人计算,等于新增加了400所高校,十分可观。因此,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应主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盘活存量,挖掘潜力,扩大招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由于对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国办高校的招生人数又十分有限,故民办大学的发展空间很大。国外许多国家的大学多半是民办或私立的,如美国有3557所大学,其中私立大学就有1996所,占56%;印尼大学有1235所,其中私立大学有1159所,高达94%。当前应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办各种类型的高校。有些资源较丰富的社区,也可以办一些主要针对社区成员需求的社区学院。要鼓励和引导侨资、外资等境外力量来我国依法办学。支持一些国有薄弱高校向民营转制,也可采取“国有、民办、公助”的办法,或采取股份制的办法,以扩大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办学体制的多样性,公办、民办一齐上,多渠道、多机制、多形式地发展;坚持办学方向的正确性,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严格以法治教,不以盈利为目的;坚持培养目标的应用性,面向区域经济的需求,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各种实用型、操作型人才,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和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坚持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根据市场调查,按人才的职业需求设置专业,体现职业或行业的特点;坚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以知识的应用、技能学习、培训为主,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现有的全日制高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青年的需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不失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之一。全国每年有1000多万、安徽每年有60多万人在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习,同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通过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亦可获得国家承认的文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灵活、开放,投入低,产出高,具有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应积极推进、大力发展。
努力挖掘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渠道从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率来看,小学为27%,中学为16%,而大学仅为13%。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教育应全额资助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则应努力挖掘投入的渠道。一是鼓励公民为自己或子女自身发展进行智力投资;二是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向教育投资,允许各种教育投资者在一定年限中收回投资,并有盈余;三是积极争取海外华人和国际组织的教育捐助资金;四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吸纳国外教育资源;五是创造条件大量吸收国外自费留学生。办学条件较好的高校和一些特色鲜明的高校要为吸收外国自费留学生创造条件,逐年提高留学生数的比例。
充分利用金融手段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教育投资是全社会最重要、最有效的基础性投资、生产性投资。因此,金融要像支持企业一样,支持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是建立高等教育银行,或在国家发展银行设专项高等教育发展基金,有偿、滚动使用;二是发行长期特种国债,允许法人机构持有;三是建立私人高等教育发展基金,鼓励居民将部分存款转化成未来教育投资,建立居民教育基金个人帐户,以优惠条件鼓励居民投资,如子女未来上大学时学费给予一定比例折扣;四是吸收高校存款及师生个人存款;五是争取国际银行组织用于发展高等教育的硬贷款。我国作为世行的一个主要成员国,作为亚洲开发银行第三大股东,可以申请长期硬贷款额度,作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贷款基金。(作者系安徽省副省长)